山西省社: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


Date:

2019-01-17

山西省供销合作社贯彻落实中发11号文件精神,大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,围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,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,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,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,不断扩大为农服务规模。

山西省供销合作社贯彻落实中发11号文件精神,大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,围绕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,以土地托管为切入点,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,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,不断扩大为农服务规模。2018年,全省系统销售总额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4.5%和12.2%,土地托管面积达到273万亩,比上年增长1.7倍。

一、建设服务平台

打造惠农服务中心(站)。依托农资企业、基层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,整合涉农部门、科研院校、乡镇政府、村“两委”和农村能人等服务资源,建设乡级惠农服务中心261个、村级惠农服务站1473个,为农民提供测土配肥、统防统治、农机作业、烘干仓储等综合服务。

培育新型庄稼医院。依托农资企业、基层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惠农服务中心(站)建设新型庄稼医院311个,配置测土仪器,聘请庄稼医生,为农民提供农资信息咨询、农技推广、良种引进示范、测土配方、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服务。

建设智能配肥站。依托惠农服务中心(站),加强与系统内外农资企业合作,建设350个智能配肥站,推广“农资企业+配肥站+农户”运作模式,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、种植基地及小农户提供测土供肥一条龙服务。

二、创新服务模式

推广惠农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模式。充分利用惠农服务中心(站)集聚资源的平台作用,为周边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环节“菜单式”和全程“保姆式”土地托管服务,打造惠农服务中心3公里、惠农服务站1公里服务圈。

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终端服务模式。深入发掘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终端的载体作用,依托领办参办的950家种植、农机、植保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18家联合社,组织农民社员开展标准化、规模化生产,对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农民社员提供农资供应、农机服务、农产品加储销等生产性服务。

拓展龙头企业产业带动服务模式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,围绕山西杂粮、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,整合系统资源重点打造20家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为种植基地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全程专业化、系列化服务,促进特色产业发展,带动农民增收。

三、提升服务效能

促进生产绿色化。推动全省系统农资企业增加绿色农资供应量,广泛开展测土抽样、配方施肥,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,减少肥药施用量、提升使用效率,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。2018年,全省系统有机肥料、高效低毒农药销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3%、26.5%。

推进服务精准化。结合全省地形和产业分布特点,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托管服务。在平原地区重点开展大型农机“耕、种、收”作业服务,丘陵山区主要提供测土配肥、烘干仓储、加工销售等服务,雁门关畜牧带侧重养殖技术推广、牧草种植等服务,小杂粮、中药材产区侧重新型肥料供应、生产期管理等服务,较好满足了农民的多样化、个性化生产服务需求。

推动平台信息化。依托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,加快服务体系信息化改造,推动建设集网上农资销售、在线技术培训、农机服务咨询、农资质量追溯、物流配送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农资服务平台,探索搭建“O2O+土地托管”平台,促进农业生产网络化、智能化、便捷化。

四、强化工作保障

加强组织推动。省社牵头制定了全省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规范及方案,建立领导包市、处室包县、上下协同、全员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,先后在25个综合改革试点县、20个贫困县开展服务创新,将有关工作情况纳入省政府对省社、各级联合社对成员社的年终考核内容,全面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。 

强化人员培训。省社带头举办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培训班,带动市县两级对基层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农资企业、惠农服务中心(站)、庄稼医院有关人员开展技术及业务培训10000余人次,带动各类服务主体围绕测土施肥、节水灌溉等重点环节广泛开展对农民社员的技术培训。

化解历史债务。省社积极向省政府、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汇报沟通,由省政府授权省社作为资产受让方,仅以3%的综合偿债率,整体化解了全省系统在农业银行的历史金融债务21.87亿元,有效减轻了基层社和社有企业债务负担,为进一步盘活资产、集中力量开展为农服务创造了良好条件。